找到相关内容408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骂罗汉像牛吃草 果报五百世做牛

    要得果报的。”他就赶紧忏悔,到第二世堕在牛胎,娇梵波提他就变成牛,做了五百世的牛,就这样一个轻慢举动,后悔了,还要遭这个果报。因此在这一生当中虽然是佛的弟子,他牛的习气在。虽然得的是人身,他的嘴巴常常动,没有事的时候,嘴巴就好像嚼东西一样,他还有这个习气。佛就讲:“你不要出去托钵,因为外面人看到你一定会骂你,你现在也证阿罗汉果了,你不是害死人?”你是阿罗汉,有能力、有神通,你接受天人(也就是神仙)的...

    后中国小女生

    |恶口|因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1/12063120055.html
  • 分禅净界限

    ◎禅与净土,理本无二。若论事修,其相天殊。禅非彻悟彻证,不能超出生死。故沩山云:可中顿悟正因,便是出尘阶渐。生生若能不退,佛阶决定可期。又云:初心从缘,顿悟自性,犹有无始旷劫习气,未能顿尽。须教渠尽除现业流识。弘辨谓顿悟自性,与佛同俦。然有无始习气未能顿尽,须假对治,令顺性起用。如人吃饭,不一口便饱。长沙岑谓天下善知识未证果上涅槃,以功未齐于诸圣故也。所以五祖戒又作东坡,草堂清复为鲁公。古今宗师...

    印光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2448501.html
  • 心与明觉的关系

    个人都会有多生多劫的习气,这些习气即使到现在还是存在的,所以有些人他天生的习气,就是非常的善良,有很多善念在。有些人习气就是不好,有很多的恶念在,有些人过去的习气,善念的习气非常强,即使别人加害于他,他也不会想报复他,也没有不好的想法,有的人就可以善良到非常深的程度。有些人就是妄念非常强,人家还没开口他就算定人家会口出恶言,或者说出对他不利的话,所以对人处处起疑。这也是他过去习气所及,所以这种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65469427.html
  • 通常人念佛阶段--达照法师

    阶段,信心猛生,精纯无比,感觉念佛真好,能令自己妄念消除,心常清净欢喜。 第二阶段,继续用功,反而逐渐感觉妄念又开始多起来,越来越多,源源不断,犹如流水,剪不断理还乱,并且容易发动习气无名烦恼。 第三阶段,妄想逐渐消停下来,自以为修行得力有受用,于是好言他人用功对错、得力不得力、好为人师,虽然内心较安,但是如果不觉察自己的习气在作祟,恐怕功夫会有退转的可能。 第四阶段,念佛精进,绵绵密密,隐隐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24980030.html
  • 问:为什么要注重皈依与发心?

    八万四千种法门,无外乎针对我们的烦恼习气。如果我们真正能够按着佛陀的教诲去做,克服我们的烦恼习气,那么,我们就可以具足智慧,还有什么问题难以解决吗? 有人说,我们学佛好久了,可是为什么没有没有转变呢?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21220285168.html
  • 透视骄慢

    的远离心,造成了远离众生的偏空习气。更糟糕的是在长期依靠自力修行后,养成了强烈的自信心,对自我的执著越形坚固,也对佛菩萨充满了不恭敬的心,这种表现自己是高人一等、与众不同的表相痴业,在长期的累积之后形成了坚固的骄慢,令这位修行人在日后的修行中为了转变这样的习气,经历了非常辛苦的过程。   在长期依赖自力修行后,对自我的力量会产生强大的信心。因此常会执著自我的知见,以己为对,在面对诸佛菩萨时,就...

    药师山 义如

    我慢|骄慢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2/1943487851.html
  • 谁在六道

    原因是不够的,还要以修行来断除与六道相应的贪嗔痴习气,才能够出离轮回。如觉法师特别指出,习气会驱使我们不断的起心动念造作业力,也会控制我们使人无法自主,如不懂得运用方法改变习气,那种染着不但一世一世跟随我们,且会随着轮回而日益加重。   南普陀学院教务主任法藏法师表示,习气不是经由思维而来,而是一种透过不断而重复的错误认知、行为累积而来,最后形成不自觉的身口意的直接反应,例如抽烟的习气,就是因为...

    佚名

    |轮回|无常|烦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3/1014198370.html
  • 瑜伽唯识学的起源与发展(五)

    从而避免了辗转无穷的过失。  四、种子本有、新熏说  在原始佛教到初期大乘佛教中,以习、余习、残习、习气等来说明种子,不过都是就烦恼而说的,其中也说到了“熏习”。瑜伽唯识学进入到论书的时代,对习气说又有了发展,不仅有原始佛教到初期大乘佛教所说的“业习气”及“二取习气”,更还说有“名言习气”。(注77)并对熏习说又大力发挥,依名言习气的熏习而说心与物是辗转相熏相成的,种子起现行,即是种子为因,现行法为...

    张化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1244139.html
  • 透视骄慢

    远离众生的偏空习气。更糟糕的是在长期依靠自力修行后,养成了强烈的自信心,对自我的执著越形坚固,也对佛菩萨充满了不恭敬的心,这种表现自己是高人一等、与众不同的表相痴业,在长期的累积之后形成了坚固的骄慢,令这位修行人在日后的修行中为了转变这样的习气,经历了非常辛苦的过程。   在长期依赖自力修行后,对自我的力量会产生强大的信心。因此常会执著自我的知见,以己为对,在面对诸佛菩萨时,就会有不必依赖的心念...

    药师山 义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52954003.html
  • 关于唯识学种子论的探讨

    就无须熏习了,无须用功修习了。如《多界经》云:“诸有情心,染净诸法,所熏习故,无量种子之所积集。”[7]又《成唯识论》亦云:  种子皆熏故生,所熏能熏俱无始有,故诸种子,无始成就。种子既是习气异名,习气必由熏习而有,如麻香气,花熏故生。[8]  这是说,能所熏法是本有的无始的,而种子却是熏习所生的。又《成唯识论》云:  “内种定有熏习,外种或有或无。闻熏习闻净法界,等流正法,而熏习起故。”[...

    理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5041988.html